踏上一场奇幻的阿里地区旅行,打开一幅彩色的中国地形图。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位于青藏高原西部,其壮丽的景色令人心驰神往。南部是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北部则屹立着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脉,而中间则深藏着雄伟的冈底斯山脉。
眺望西北方向,帕米尔高原犹如一只被绑扎起来的大口袋,将周边山脉紧紧囊括其中。与之相伴的,是西面的兴都库什山脉,在四周交汇形成一道道褶皱,地理学上形象地被称为“帕米尔山结”。
这里,不仅有壮美的自然景观,更隐藏着许多丰富而神秘的历史。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曾经存在过一个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西藏王朝,留下了令人着迷的故事。究竟这段历史承载了怎样的传奇,是何等的神秘和精彩?让我们一同踏足这片神秘之地,寻迹阿里,发现那消失的王朝遗迹与传说。
在阿里地区旅行,带您领略自然之美与历史的深沉,探寻那些沉寂千年的秘密。随着我们的脚步,揭开那彩色地形图下的阿里神秘面纱,让您沉浸在一场专业而令人心动的探索之旅中。
西藏自治区的阿里地区,一个令人着迷的天地。按照现行行政区划,阿里地区分为七个县,总面积达34.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三个福建省的总和。这片广袤的土地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和壮美的自然景观。
阿里地区的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使其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屋脊”。这里的高原风光独特,空气清新,远离尘嚣的喧嚣。在这片神秘而辽阔的土地上,您将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和人文的深沉。
阿里地区的土林景观而著称,呈现出独特的自然雕刻。土林群落仿佛是大自然的艺术品,以奇特的形态和层次感深深吸引着每一位探访者的眼球。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您将亲身感受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魅力。
这些看似枯燥的地质特征实际上承载着数百万年的地球演变历史,是大自然长时间雕琢的杰作。这也是地质学家们深入研究的对象之一,因为在这片干旱而严峻的土地上,土林地貌不仅展示了地球的变迁,也反映了气候、水系和地质构造的千变万化。
地质学家在中侏罗纪世的基岩中惊现了瓣鳃类动物的珍贵化石。而近年来,更是在上新世的沉积层中发现了一系列引人入胜的化石,其中包括了三趾马的腿骨、西藏披毛犀的头骨、原始豹的头骨、喜马拉雅原羊的角以及古菱齿象的象牙,这一系列的发现为科学界提供了深刻的历史见证。
尽管其自然环境条件严酷,酷寒干燥,氧气稀薄,大部分地域被覆盖着山地和荒漠草原地貌。然而,与人们对于生命禁区的传统印象不同,阿里呈现出一幅令人惊叹的景象。
这片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土地,虽然面临着自然环境的极大挑战,但生命在这里却顽强地存在着。山地和荒漠草原并非荒芜无人,而是孕育着独特的生态系统和珍稀的植物与动物。在这片看似严酷的土地上,您将发现生命的顽强与多样性,与阿里地区独特的地理特征相辉映。
穿越千百年,阿里地区的藏族民众一直过着丰富多彩的游牧或半农半牧的生活。这片神秘的土地上,革吉县、改则县、措勤县三者被合称为“东三县”,融入了广袤的“羌塘草原”(“羌塘”在藏语中意为“北方的平地”),是这片土地上游牧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古老的牧民生活方式在阿里地区得到了传承,成为这片土地上独有的文化风景。骑马驰骋在辽阔的草原上,赶着牦牛、犏牛,牧民们在自然与动物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情感纽带。他们的转场生活,既是对资源的有效利用,也是一种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早在吐蕃王朝之前就孕育了当地的古老文明,这个古老的文明被藏文文献称之为“象雄”。然而,对于古象雄人的生存状态、疆域范围等方面,藏汉文献所记载的却显得语焉不详,且存在许多抵牾之处。
早在20世纪初,敦煌藏经洞的发现揭示了吐蕃时代的古藏文文书,其中多次记录了关于象雄的历史。在这些古老的文献中,提到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征服象雄王李聂秀的壮丽篇章,将其部落纳入了统治之下。在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象雄人时而叛变,时而臣服,然而,象雄的辉煌渐渐消逝,一些象雄的贵族最终成为吐蕃王朝的忠实臣属。
这段历史记载了象雄在吐蕃时代的兴盛与沧桑,以及其与吐蕃王朝的交往与命运纠葛。松赞干布的统治不仅改变了象雄的政治格局,也深刻影响了其社会结构和文化传承。
藏文文献中记载,象雄是西藏原始本教的发源地,而本教祖师敦巴辛饶则在这片土地上创立了最早的“雍仲本教”。
这段历史见证了象雄的宗教传承上的重要地位,以及雍仲本教的起源。敦巴辛饶的创世故事与教义在象雄的土地上深深扎根,为后来的宗教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雍仲本教是西藏最早的宗教之一,其教义和信仰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绵延千年。
在雪域高原的早期,人们生活在一片蒙昧之中,深信神灵被触怒将引发一场场灾难。在惊恐无助中,人们焚烧松柏枝,让青烟直冲九霄,献上牛羊,呼喊着神灵的尊号,诚心祈求宽恕和帮助。这是一个古老而虔诚的仪式,一种连接人与神的纽带。
人们心怀敬畏之情,期待神灵的庇佑,因此他们向神献上心诚的祈祷和实质性的贡献。这场仪式旨在安抚神明,赢得神灵的恩宠,为人间带来平安和祥和。在祈祷中,人们渴望神明降临智慧之者,一位智者将教化人民,传达神的旨意,引导他们走向正道。
古象雄文明,作为传说和文献中的一种神秘存在,引发了人们对其真实面貌的浓厚兴趣。然而,由于资料的匮乏,我们对古象雄文明的生产生活、社会结构等方方面面都缺乏最基本的了解。
近二十余年来,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逐渐揭示了一系列早于古格王国和吐蕃王朝的遗址、墓葬和岩画。通过对这些发现的细致研究和种种迹象的分析,有理由认为这些遗存极有可能是遥远的象雄时代的文明遗迹。
位于阿里地区札达县托林镇的古格王宫遗址,是古格文明的历史见证。这里,古代雅砻王朝文化与阿里地区象雄文明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一古老的文明发源地,向世人展示了古格文明的深厚底蕴。
在公元9世纪,吐蕃王朝经历覆灭,部分王室后裔逃往阿里地区,随后分别建立了古格、普兰和拉达克三个相邻的小邦国,古称“阿里三围”。其中,著名的古格王国由德祖衮于公元10世纪前后建立。
古格王国遗址蕴含着宏伟的宫殿区和寺庙区,然而,由于历代古格国王的信奉佛教,古格王宫遗址更类似于一座庞大的寺院建筑群。在这里,功能不再是清晰的界定,王宫和寺院之间的界限完全模糊。
古格王宫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主要包括红殿、白殿、曼荼罗殿等寺庙建筑。其中,规模最宏大的是红殿和白殿,这两座建筑保存了700余平方米的壁画。这些壁画涵盖了各类主题,包括佛陀、菩萨、度母、护法神、高僧肖像,以及吐蕃赞普世系图、古格王及臣后礼佛图、释迦牟尼传记图等。
这些壁画不仅仅是对宗教信仰的生动表现,更全面记录了古格王国的社会面貌。
庙内天花板呈现出多达500余种的图案,主要包括丰富多彩的装饰图案,以及少量的飞天和瑞兽题材。这些图案在色彩运用上浓艳鲜明,线条流畅自然,其表现手法受到了印度和尼泊尔艺术的启发。这不仅使得这些建筑物的天花板在视觉上极具吸引力,更充分展示了古格王国独特的艺术气质和当时的时代风格。
除此之外,考古科考人员在阿里地区的札达县、日土县、革吉县、改则县等地相继发现了30多处岩画点。这些岩画多分布于河流和牧场附近,大多数刻在崖面或石块上,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画廊。岩画的主要表现内容涵盖各种动物,画面生动展现了放牧、狩猎、祭祀、战争、迁徙等丰富多彩的场景。
在考古调查中,专业考古学家在札达县城西侧的坡地上成功发现了两座古代墓葬。这些墓葬的发掘带来了丰富的文物收获,其中包括大量陶器和木器。更为惊艳的是,考古团队在挖掘中发现了一件金面具,这件金面具采用金片錾刻而成,尺寸与人面部相仿,呈现出卓越的工艺和艺术水平。
这发现的金面具呈椭圆形,面部刻有细长的鼻梁、圆睁的眼睛,头戴一顶独特的冠,冠上雕刻有雉堞(城墙垛子)纹样,同时穿插刻有羚羊、鸟等动物形象。这种设计既独特又精致,展现了高超的工艺技术。类似的金面具在尼泊尔北部木斯塘、印度西北部、吉尔吉斯斯坦等地也曾有过类似的发现。
作为10至17世纪间在西藏西部崛起的地方性王国,古格王国在长达700余年的王朝史中曾辉煌一时。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古格王国积极发展生产,有效抵御外来侵略,并且深刻尊崇佛教,成为当时西藏西部最具影响力的地方政权之一。
古格王国留存下来的建筑、塑像、壁画、金银器、武器、生产生活用品等丰富文物,如一部沉默的历史篇章,生动地诉说着这个王国曾经的辉煌。这些文物不仅是时光的见证者,更是古代文明和文化传承的珍贵载体。
在17世纪30年代,西方传教士的进入引发了古格王国内部的宗教和僧俗之争,最终导致了王朝的覆灭。这场激烈的争端,使古格故城逐渐被风沙掩埋,沦为废墟,留下了一个神秘消失的传说。
探索藏地深度之美,踏上阿里大北线,穿越世界第三极的神秘领域。阿里,藏地之西极,展现着最纯净的荒野风光。在这片神秘土地上,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深度旅行的魅力。阿里地区旅行,是对自然奇迹和文化底蕴的一次深度探索,让我们一同开启这段令人难忘的旅途。
咨询报名
欢迎致电 400-609-0109
德迈旅行顾问为您服务